少数人的特权:adidas 3D Runner近赏

2020-02-03  阅读[15]
导读:adidas 3D Runner,外观设计上延续了过去adidas Ultra BOOST的造型,配色采用了全黑式的配色,多了几分神秘感,鞋面是在Ultra BOOST上熟练使用的PRIMEKNIT鞋面,透气网孔达到了惊人的尺寸,上脚之后很像是给双脚穿上了网眼丝袜的感觉。
3D打印在这几年经历着犹如过山车式的发展,整个15-16年3D打印技术从前期的不成熟跨越进入成熟阶段。各行各业似乎都能找到3D打印材料的身影,这其中自然包括我们熟知的跑鞋行业。

那些3D打印跑鞋们
adidas在2015年10月推出了第一双3D打印跑鞋Futurecraft 3D,不过它仍然是实验室级别的产品;Nike虽然至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推出,但也承认为了改变过去几十年的制鞋工艺,现在正在大力的研发3D打印技术;而Under Armour则是在去年3月正式推出了旗下的第一双3D打印跑鞋UA Architech。

少数人的特权:adidas 3D Runner近赏图1

另一家跑鞋巨头NewBalance在2016年4月正式发售了一双3D打印跑鞋Zante Generate。仍然在活跃在运动装备领域的Reebok在16年10月份推出了3D打印跑鞋Liquid Speed。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并不知名的厂商在生产着各种各样的3D打印跑鞋。

厂商们的不遗余力给3D打印画上了一丢丢神秘的色彩,所以目前已有的3D打印跑鞋售价不菲。adidas Futurecraft 3D有价无市,UA Architech叫价299美元限量96双,Zante Generate则是400美元一双,Liquid Speed限量300双售价189.5美元。

3D打印跑鞋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是不同于普通跑鞋的脚感?还是更为出色的使用寿命?还是只是为了体验一次改变世界的制鞋工艺?

好像也都不是,当我们把3D打印跑鞋穿在脚上时,在寻找的似乎还是它与普通跑鞋之间的相似之处。包括上述在内的大部分3D打印跑鞋,他们的制作过程仍然是以中底为主,这也是整双跑鞋上少数几个能够用上3D打印材料的地方。

近看3D Runner
我们拿到的这双adidas 3D Runner也正是如此,这双在2016年12月正式发售的3D打印跑鞋,似乎可以代表着adidas在3D打印跑鞋制程上的重要一步。相比于最初的Futurecraft 3D,这双3D Runner是完完全全消费级的产品,售价333美元。

少数人的特权:adidas 3D Runner近赏图2

3D Runner在外观设计上延续了过去adidas Ultra BOOST的造型,在拿到的第一时间就能明显的分辨出,这属于adidas在过去两年里最为火爆的跑鞋。3D Runner采用了全黑式的配色,多了几分神秘感,adidas还为这双3D Runner配置两双不同配色(黑色,橙色)的鞋垫,以满足不同的搭配。

虽说是3D打印跑鞋,但3D采用主要还是集中于中底部分,特殊的中底结构与常规的BOOST中底有着明显的差别。由于3D打印材料的重量不可控,这双3D Runner的重量达到了372克,不过上脚之后鞋重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明显。

3D Runner的鞋面是在Ultra BOOST上熟练使用的PRIMEKNIT鞋面,透气网孔达到了惊人的尺寸,上脚之后很像是给双脚穿上了网眼丝袜的感觉。鞋面的设计仍然是一体成型的设计,这让3D Runner能够像袜子一般始终包裹着双脚。

少数人的特权:adidas 3D Runner近赏图3

但是3D Runner在鞋口和鞋舌位置的设计偏紧,上脚之后对脚背的压迫相当明显。另外,3D Runner去除了过去在Ultra BOOST上的鞋面支撑结构,属于是完全无支撑的设计。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底材料过重,需要在其它方面尽可能的减重。

在3D Runner的后跟位置也使用了全新的3D打印材料,虽然相比过去使用的TPU材料稳定性略差,但是3D打印材料的应用却改变了过去刻板的粘合与缝合工序,实现与中底的一体化,保证更加出色的包裹和支撑。

3D Runner实着体验
说到底3D Runner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这块全掌的3D打印中底,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中底设计。

这块中底的手感十分坚硬,有种石头的感觉,用手按压很难去按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3D Runner的中底上看不到额外的支撑设计,因此它的硬度足以支撑双脚在中短距离下的踩踏。上脚之后的3D Runner表现呈现了不同的状态,脚踩上去中底中规中矩,不软不硬反馈稍稍明确,但还是能够感觉到这块3D打印中底的硬度。

adidas在2015年推出的那双Futurecraft 3D跑鞋,它的3D打印中是由adidas和3D打印公司Materialise一同研发的,在制造过程中借助了Materialise认证的方法将TPU材料使用激光烧结进行结构重组,在保证中底的强度和耐用性的同时提高中底的灵活性。

少数人的特权:adidas 3D Runner近赏图4

所以可以确定是当初那双Futurecraft 3D的消费级产品3D Runner也是采用相同的中底制作方法。中底结构呈X型,并且从外向内不规则形的分布。在这种工程化3D网络结构内部针对不同的受力区域提供了不同的网格密度,高受力区增加网格密度,在低受力区则降低网格密度。

其实这种结构的灵感还是来源于我们在跑步时双脚落地时受力分析。我们简单的尝试了3D Runner的路跑体验,由于前后掌的落差达到15mm,所以落地时前掌会有一点明显的踏空感,这就要求你对双脚具备强有力的控制力。

而中底的在低速的慢跑过程中,中底的回弹效果对于BOOST只能算是一般,由于3D打印材料本身的硬度导致这块这块中底的缓冲并不能达到BOOST的级别,所以整个路跑过程对于3D Runner来说,并不友好。

回到3D Runner本身,adidas为它的中底配置了一块Continental马牌橡胶大底,这在Ultra BOOST上已属标配。

3D Runner在12月已经于东京,纽约的一些限量门店发售,虽然官方售价定在了333美元,不过这双有着潮鞋版潜质的新科技跑鞋在ebay上已经炒到了3300+美元。即使有着出色的性能,如此之少的产量如此之高的售价仍然只是少数人拥有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