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浪得虚名:索康尼Triumph ISO顶级缓震跑鞋

2020-02-07  阅读[106]
导读:Saucony Triumph ISO看起来是双很复杂的跑鞋,鞋面的前中后三部分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式、不同的面料以及不同的支撑材料,之后经过鞋面缝合混合搭配到一起构成这块看起来纷繁复杂的鞋面,也许用「更具科技感」来解释这种鞋面设计会显得恭维一些。......
Triumph ISO是不是一双顶级缓震跑鞋,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那些缓震弱鸡的跑鞋中,它的表现值得这样的称赞。在下顶级缓震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这个市场里的跑鞋关于他们的外观似乎已经早已被定型,在没有更好地鞋面技术之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跑鞋永远都离不开逼人的配色和可大可小的透气网眼。Triumph ISO同样没能让自己抽离于这个定论之中,配色除了搭配运动装之外很难想象其他搭配会是一个怎样不伦不类的样子。

Triumph ISO看起来是双很复杂的跑鞋,鞋面的前中后三部分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式,不同的面料以及不同的支撑材料,之后经过鞋面缝合混合搭配到一起构成这块看起来纷繁复杂的鞋面,也许用「更具科技感」来解释这种鞋面设计会显得恭维一些。

到这里我也终于明白某克某迪的跑鞋为何会深受那些小年轻的喜爱了。

并非浪得虚名:索康尼Triumph ISO顶级缓震跑鞋图1

整鞋中表现的最为简洁的或许就是那块蓝白渐变的中底材料了,流畅简单,在这里我才知道Saucony在打造专业跑鞋时还是有借鉴旗下潮牌鞋款的,只是别忘了Triumph ISO的中底单单是在后跟区域就汇集了近四种中底材料,不然哪来的勇气去致敬那些所谓缓震。

在我的审美中我倒还不至于将Triumph ISO归类到「丑」这一列,但他也还没有到「美」这一类。只不过关于美丑每个人的定义相差太多,因为我身边也有人对这双Triumph ISO的评价是「够魅」。不过这些倒是不必太过在意,重点是Triumph ISO是不是一双足够称职的跑鞋。

在跑鞋鞋楦宽度的可选择性在国内真正普及之前,我们仍然需要被迫的接受只能调整鞋码不能选择鞋楦的尴尬。这双标准US8.5码的Triumph ISO在最初上脚时前掌有明显的挤压感,尽管他的前掌在外部看来已经相当宽了,而在跑过接近80公里之后前掌或许因为长时间的折磨慢慢适应了脚掌,原先明显的挤压感现在也逐渐消失了。

这种挤压感除了来自鞋楦宽度的问题之外,前部鞋面的弹性不足也是一个原因,Triumph ISO的前部鞋面采用了外层工程网眼搭配内层较为厚实面料设计方式,但是这两层鞋面组合所带来的弹性却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脚趾在鞋仓内的活动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种被压制的感觉,被挤压也是弹性不足的一种表现。

所以强烈建议那些有Triumph ISO购买意向的人能够亲自试穿之后再选择尺码,如果无法试穿则建议购买稍大半码的鞋款。一方面能够缓解新鞋起初需要适应的挤压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减轻前部鞋面延展性不足的问题。

鞋面支撑不必多说,ISOFIT已经做的十分优秀了,即使是在25公里+左右的路跑中鞋面的支撑性能也没有出现因为不停的双脚运动而支撑和包裹松懈的情况。

Triumph ISO在鞋底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去解决长距离路跑中的支撑问题,就路跑中的实际体验来看Triumph ISO后掌的支撑效果要远好于前掌。后掌采用了PWRGRID+材料,SRC材料,impact interface硬质支撑材料和EVA+泡棉四种材料。

并非浪得虚名:索康尼Triumph ISO顶级缓震跑鞋图2

当然减震才是一双跑鞋的核心之处,试穿了下,10公里后中底没有出现泄力的情况,缓冲和减震表现依然出色,回弹还在继续,20公里后甚至更远,前掌略微变硬,但是减震和回弹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Triumph ISO的减震表现在于落脚时脚掌,脚踝以及腿部没有出现因为双脚触地而带来的明显震动,并且Triumph ISO将这种表现一直维持到一段跑步的结束。

这样的表现除了归功于中底材料本身的实力之外,Triumph ISO中底上材料的设计也是原因之一,全掌的PWRGRID+网格深度变浅但宽度变大能够更好的吸收压力,SRC重力过渡系统上部的平行线条有效分散了身体的震动,而放置在前两者之间的impact interface硬质支撑材料则更好的分散了脚跟落地的冲击力。

很难去形容Triumph ISO所带来的缓震回弹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不是明显,而是太过于明显了,穿着跑过之后才会觉的之前那些号称缓震的跑鞋在Triumph ISO的面前原来真的像是弱鸡一般。Triumph ISO给那些号称缓震的跑鞋很好的上了一课,至少下次他们再使用「缓震」这个名词的时候会先看看Triumph ISO的表现。

经过长时间的折磨之后Triumph ISO鞋面的中前部连接处除了一道折痕之外,还没有出现任何会让人心烦意乱的磨损。另外这块中底的磨损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至少肉眼可见的区域除了几道压痕之外,当然随着路跑距离的不断增加,中底的磨损在所难免,不过那或许是数百公里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