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Nike Phantom VSN Pro DF TF,能否挑起大梁

2020-06-19  阅读[131]
导读:Nike Phantom VSN Pro DF TF,鞋面主要的触球区域并没有其他多余用来提升控球的设计,仅仅是靠材质本身的细密菱形格子纹路来支撑。整个橡胶大底在视觉效果上做了简单区分,让它看起来更鞋面上的三角传控区域更加统一,但是依旧没有看到任何柔软的减震材质。......
作为目前耐克Phantom暗煞系列TF级别中的“大哥”,把Phantom VSN Pro推上台面实属无奈之举。毕竟之前传闻的Phantom VSN Elite跳票了,没有如约上市,所以作为这个新系列最高级别的TF,它的关注度自然是最高。

虽然没有超顶级的级别,但是耐克最近几年在外观上全部都向旗舰款看齐。这不,它也有标志性的高帮外观,只不过它的一体化鞋面在定型上没有超顶级做的那么到位,一体化鞋舌没有明显下压的弧度使得整个鞋仓中段异常高耸。

[开箱]Nike Phantom VSN Pro DF TF,能否挑起大梁图1

鞋面中部凸起也就罢了,但是它的鞋头却又呈现出一种扁而尖的效果,所以它的侧面线条真的不算好看,有一种头轻身子重的即视感。

在不少的印象中,一般情况下各大品牌的中低端TF在鞋头或者鞋尖的部位总是会显得非常扁平,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尖嘴猴腮”的即视感。不幸的是Phantom VSN Pro就恰恰是这样的。他的鞋头基本上是贴着大底包边的弧线走的,使得鞋头靠外侧呈现出非常狭窄,扁平的形状。

这个角度能够更加说明问题,鞋尖部位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空间,所以它对大部分前掌较宽的人有明显的压迫感,另外这个造型对于大脚趾上翘的,也不是很友好。大底包边的鞋面边缘可以看到一些明显加强的纹路,旨在提升鞋面的控球效果,但是也仅限于这个区域。

鞋面主要的触球区域并没有其他多余用来提升控球的设计,仅仅是靠材质本身的细密菱形格子纹路来支撑。

[开箱]Nike Phantom VSN Pro DF TF,能否挑起大梁图2

虽然鞋舌顶端同样能够看到Ghost Lace“幽灵鞋带”的字样,但实际上它的鞋舌区域覆盖的是一层薄的网眼材质。这个材质质感一般,弹性和拉升能力有限,算不上高档,网眼织物和人造材质通过缝合的方式连在一起,上面覆盖着同色的热黏合PU条。还有要提醒大家,虽然它也是双层内靴结构,不过在超顶级上出现的Quadfit网眼在这个级别中换成了同网眼鞋舌类似的织物,效果和功能性上有所降低。

Phantom VSN Pro这个级别的银色足弓三角区域虽然可以有大的三角锥纹路,但是整体所呈现出的质感和立体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不过即使如此这个区域的摩擦效果依旧是全鞋面中摩擦系数最高的,ACC技术这一次在这个级别中没有缺席。

[开箱]Nike Phantom VSN Pro DF TF,能否挑起大梁图3

黑色的织物鞋领也是双层结构,弹性和拉伸力都不错,上脚的困难程度不算高。虽然鞋面上看到了耐克React的字样,但是单从外观上来看似乎并没有看到这个减震材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开箱]Nike Phantom VSN Pro DF TF,能否挑起大梁图4
   
整个橡胶大底在视觉效果上做了简单区分,让它看起来更鞋面上的三角传控区域更加统一,但是依旧没有看到任何柔软的减震材质。熟悉阿迪达斯的人都知道德国巨头凭借着BOOST科技一举翻身,近几年更是与侃爷和菲董联名,折腾出来了大批爆款潮鞋,在这种情况下耐克自然坐不住了,于是研发了最新的React科技对标的就是BOOST。只不过在Phantom VSN Pro中它的React材质是在鞋仓里面,直接集成到了中底上。柔软度其实并没有达到BOOST的水准,因此上脚的脚感也不算很Q弹。因此要想凭借这个材质搬到现在火的不行的BOOST实在是有些困难,况且实际脚感确实存在差异。  

在减震材质不算很给力的情况下,外底的鞋钉算是相对给力的,这种三角锥碎钉能够在瞬间抓地力上有着比较大的优势。

在鞋头空间本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它的Orthlite鞋垫净长度为27.3(JP 275),结合实际的上脚试穿感受,如果是很瘦的脚型而且脚趾不上翘的话,那么可以按照正常尺码来,如果你是正常或者偏宽一点的脚型那么建议大半码会更舒服点。

[开箱]Nike Phantom VSN Pro DF TF,能否挑起大梁图5

虽然拿在手上的时候没感觉到它有这么重,但是一上称之后JP 275的316克重量还是让人吃了一惊,这个重量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

总结:
一双踏实的TF小场战靴总是能够轻易在国内草根中占据主流,这主要是国内大环境对TF的需求很高。在超顶级Phantom VSN Elite缺席之后,人们对于暗煞系列TF的希望全部寄托在Pro这个级别中,但是从静态的表现来看它的性能还不能让人满意。怪异的鞋型无疑对一些偏宽的脚型有更高的门槛,整个鞋面的摩擦效果相较于超顶级打了很大折扣,寄予厚望的React这一次隐藏于鞋仓中部,覆盖面积和厚度上没有优势。所以,它作为一双尝鲜鞋款是可以,但是性价比或者其他方面却还是有一定差距。

大家都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