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旋风:YONEX ARC ZS,414公里时速揭秘

2019-06-08  阅读[159]
导读:为提升挥拍速度,在拍面缩窄、中杆变细的基础上,YONEX ARC ZS的拍框断面和锥盖形状分别采用了新型低风阻精密拍框和八角形锥盖,将空气阻力成功减少29%,挥拍速度从普通球拍的180公里/小时提升到200公里/小时。
YONEX公司缜密的铺垫和众多Fans的千呼万唤之后,随着9-19的来临,ArcSaber Z-Slash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相对于它不甚惊艳的外观,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双打球员川前直树(Naoki Kawamae)用此拍击出了414公里的超级球速才是YY令舆论哗然,令羽球迷震撼的惊世一击。ArcSaber Z-Slash的出现,是否会对未来羽毛球比赛的技战术产生明显影响,甚至如同高科技泳衣在泳坛带来的神奇效果一般,掀起一轮羽坛的霹雳旋风?

一,ARC Z的秘密—414是如何产生的?
AZ的宣传口号是“霹雳旋风”(Stunning Smash)和“挑战速度极限”(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speed),并且宣称ARCSABER Z-SLASH = amazing smash speed,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AZ如此高效的提升了球拍的性能并创造了414公里的惊人时速?

霹雳旋风:YONEX ARC ZS,414公里时速揭秘

(一)头窄杆长—聚合能量
传统的羽拍拍框形状主要分为椭圆形和ISO方形两种,椭圆形面积小但是空气的阻力也小,ISO方形击球面积大但是空气阻力也大。如今ISO方形拍头成为主流的原因在于较之于椭圆形其甜区大30%左右,控球,稳定性更好。

AZ的不同在于,拍头是方头,但是只有4线孔,不是传统的6线孔开孔法,就是人们常说的小方头拍型。在10点和2点处开始拉出内敛的弧线,收腰,这是过去没有的设计,使得AZ与AT700和A10等球拍相比两侧各收缩了一个拍框的距离,相应地,拍弦的排列也有所加密。这一设计在相对减少了拍头自重和风阻的基础上使击球力量更为集中,拍面的强度与反弹性能更为优异,但也减少了甜区面积,对击球准确性的要求更高。

AZ的拍头比A10略重,看得出它争取的是发挥更大的击球力量,由此才能创造更高的极限击球速度,并在高速重杀中解决对手或者打垮对手的防御体系。

AZ的中杆硬度是“硬(stiff)”,不是“特硬(extra stiff)”,有人测试后感觉AZ的中杆比A10更软,事实上是在使用了相似材料的基础上长度比A10加长了1cm并缩小了直径导致的(中杆直径不是传统的7mm,也不是NS9900那样的粗杆,是6.9mm的细杆)。我认为其立意在于在保持一定力量传输效率的基础上适度增大击球端的角速度,使羽球被击出瞬间获得的能量最大化。事实上,YY发布的强攻型球拍中几乎没有任何一款的中杆是“特硬”的,真正采用特硬中杆的大多是一些灵活型球拍(如NS9900,NS9000X等),这之中存在着更加追求最大球速还是平均球速上的差别。

(二)低风阻设计——提高挥拍速度
尽管AZ的拍头在近些年推出的ARC和NS系列中已属最重,但与传统的AT700,AT900等强攻型球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平衡点来看,球拍整体属于平衡型。原因在于最高球速的突破还与挥拍速度的提升密切相关,因此适度平衡拍头重量,尽可能的降低空气阻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为提升挥拍速度,在拍面缩窄,中杆变细的基础上,AZ的拍框断面和锥盖形状分别采用了新型低风阻精密拍框和八角形锥盖,将空气阻力成功减少29%,挥拍速度从普通球拍的180公里/小时提升到200公里/小时。

(三)纳米技术——强化塑性
有资深器材专家将AZ的同系列前辈ARC10评价为“第一款运用了成熟纳米技术的球拍,球拍的塑性和整体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AZ继承了ARC系列“纳米技术+叠杯纳米管”的优良传统,加上高弹性碳素纤维的运用,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能量转化。从球拍击球的慢动作可以明显看出,羽球在与球拍接触过程中驻留了足够长的时间,积累了更多的能量并转化为自身速度。

以上技术特点的打造使创造更高的球速成为可能,正如某位网友所评价的:小甜区=> more power,挥拍快=> more power,高弹性=> more power。

二,ARC Z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解析
球拍性能对羽毛球技术本身的影响历来是显而易见的。今天风靡赛场的双脚起跳技术,在1980年代初的林水镜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当时正值碳素球拍彻底取代了木拍和铝合金,拍框的硬度,强度和减震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单纯的进攻打法还不足以取得最终的胜利,韩健以他标志性的“牛皮糖”打法将刚刚开始席卷羽坛的进攻风潮彻底压制,甚至于当时还流传着“攻者必败”的口号,这使得闻名遐尔的丹麦球王弗罗斯特也不再坚持进攻型的打法,而以攻击见长的我国“开山天王”栾劲也改双脚起跳为交叉起跳,打法趋向全面。

随着碳纤维,钛合金,高强度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应用,球拍变得更轻,更强,更耐用,球员的打法也再一次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栾劲曾经在访谈中谈到了对羽毛球技术演进的看法:“球拍的革命使球速变得更快了,但也使球路变得比较的单一,现在的单打比赛像双打那样的短兵相接,快抽快推的打法多了,与过去我们主要通过球路调动对方制造机会不同,是更多地利用对方回球的质量去捕抓机会,而能力上,从一些数据看,和以前差别不大”。

可以说,在球员能力和羽球技术本身改变不大的前提下,打法的演进更多的是源自球速的加快。尽管傅海峰早在2005年苏迪曼杯上就创造了332公里/小时的世界球类项目最快球速,但在多数的单打比赛中,即使是大力杀球,球速也很少会超过300公里/小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球路的控制导致球员对于杀球技术的运用有所保留。事实上,在今年的全英赛决赛林丹战胜李宗伟的比赛中,林丹最快的扣杀球速也仅为273公里/小时。试问,如果林丹每次都能轻松的杀出300公里/小时以上的球速,以防守技术精湛著称的李宗伟还能抵挡住林丹的进攻吗?

从近几年YY出品的高端羽拍来看,击出的总体球速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AZ大幅提升了极限速度并一举突破400公里/小时的大关,无疑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某种程度上YY的技术优势并不那么高不可攀,更深层次的speed化风潮或许就在眼前,AZ无疑已经具备了掀起这一风潮的理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