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技术的"撕"和"拨"有什么区别

2019-04-23  阅读[906]
导读:从技术范畴来看,“拨”和“撕”是被动防守到主动进攻的转换,反手“撕”是一项带有攻击力的防守技术,属近台技术范畴,主要依靠前臂外展的爆发力,主动摩擦发力,应列入进攻技术。从理论基础来看,“撕”是对“拨”的继承和发展。......
无论专业乒乓球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开始学球的时候,都必须把反手“拨”练好,这是基础。只要拨的基础练扎实了,弹击,挑打,拧接,拉攻等技术才能更好地掌握,所以说,横板选手开始必须练好拨。有的认为,“撕”是“拨”的改良技术,我认为“撕”是对“拨”的发展和创新。“撕”是在“拨”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反手暴冲弧圈与反手前冲弧圈,反手高吊弧圈相比,不管名字怎么换,仍然是弧圈球的一种,只是手腕向前的更多,球在球拍上行走的距离更短,速度更快,弧线更低,力量更大,速度和力量,撞击和摩擦的更完美。因此说,“撕”是随着乒乓球的技术进步,吸收了“拨”的先进技术而产生的,是一种质变。

过去比赛中,拨的使用比较多,主要是拨很稳,借力还力,能拨出角度;最近这几年,乒乓球运动员越来越注重撕的技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增加了搏杀力。还有的文章把“快撕”简单地看成横板反手的快带,这个观点有待商榷。“快撕”的基本动作要领是,两脚接近平行站住,靠近球台,来球要过网时,向腹部引拍,拉手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击球时间,在来球的上升期接触球的中上部,前臂向右前上方有一爆发式抖动发力,身体重心稍向前移,适当抬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借力过多,那样就变成反手“拨”或者反手“快带”了。大臂迎前,主动摩擦发力才是“快撕”。对付台内球和较低的不是很下旋的来球,多用“撕”。

乒乓球技术的"撕"和"拨"有什么区别

从技术范畴来看,“拨”和“撕”是被动防守到主动进攻的转换,反手“撕”是一项带有攻击力的防守技术,属近台技术范畴,主要依靠前臂外展的爆发力,主动摩擦发力,应列入进攻技术。反手“拨”是一项是控制性的防守技术,主要是前臂手腕发力为主,借力还力,应列入防守技术。拨的动作小,出手快,线路活,一般要借来球的反弹力量还击,在业余运动员中应用得比较多。既能拨出上旋,也能拨出下旋,只是由于是借力,相比“撕”来说,拨出去的球力量不是很大,速度不是很快。

反手撕的技术的特点是:速度快,具有较强的上旋。通常当对方的进攻质量不高时,自己可以在近台快速反撕,利用速度,落点优势压制对方,转守为攻。反手撕与反手拨的主要区别有五点:一是拨以借力为主,撕以自然发力为主;二是拨的撞击大于摩擦,撕的摩擦大于撞击;三是拨主要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撕多了大臂迎前的动作,加上前臂和手腕外展的力量;四是拨是前臂手腕迅速前伸外展,向右前上方发力,相对“慢”;撕的发力方向是水平向前方向,相对的比较“快”;五是较高的球使用拨球方式回击,较低的球多加摩擦“快撕”。

从实战效果来看,“撕”比“拨”更有战斗力和生命力。

早在1999年,蔡振华指导就曾经提出过要提高反撕弧圈球技术, 反撕弧圈球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反手防守转攻技术。看战争片,部队在打阻击战时,我们看到场面都很惨烈,一方面要面对敌方炮火的轰炸,另一方面要面对敌方连续的进攻,在最艰难的时候,有时“小喇叭”一吹,战士跃出战壕,一个反冲锋却把强大的敌人给打了下去。阻击战和反冲锋的战斗给我们启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积极主动几乎是乒乓球运动员最有效的获胜秘诀。

作为业余运动员,防守和进攻同样是辨证的关系,主动与被动,优势与劣势可以相互转换,关键在于你的技术怎么样,水平怎么样。我认为,一定的防守是可以,比如搓,拨等技术,但是,如果只想着搓和拨,求稳,等于把机会给了对方,就会被动挨打。台内上旋短球可以撕,可以弹;下旋短球可以挑;中台和出台球正反手拉冲,多培养进攻意识,凶狠意识,搏杀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主动权,才会打出士气,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