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闪击7使用感受(优缺点分析)图1
李宁闪击7使用感受(优缺点分析)缩略图1

李宁闪击7使用感受(优缺点分析)

2023-07-11  阅读[291]
缓震:8/10
Bounse+的回归搭配lightfoam的双层缓震材料体验感做到了1+1=2,加上李宁市售版加厚的"螺母鞋垫",鞋子初上脚体验并不会像多数李宁实战鞋的云缓震一样硬如板砖,但也不会有很软的感受,更多的是韧中带弹。

中底重心前低后高,过渡非常自然顺畅,实战在前掌bounse+跟较薄lightfoam的反馈下启动敏捷,不拖泥带水,贴地感十足,全掌lightfoam在跑跳落地时也不会有震脚感,整体中底材质韧中带弹的缓震反馈,使整双鞋子的场地感很优秀,整体缓震感受类似于哈登3,适合追求速度类型的球员。个人觉得闪击7这一代的中底缓震反馈较6代更好地诠释了"闪击"的内涵,在实战鞋脚感≠缓震的准则下,我认为闪击7的缓震是达到了中等偏上的优秀水准,而B+L的配置也要优于前作。

鞋身整体包裹性:6.5/10
此次闪击7的鞋楦较李宁传统的宽鞋楦要偏窄,这是令我非常惊喜的一点,因为我本人是瘦型且脚背偏高的脚型,穿过李宁多数的实战鞋前掌都要空旷出不少,但这次上脚以后便直接感受到前掌鞋面紧致贴合的包裹,鞋楦几乎与我穿过的wow6一致,是瘦脚,正常脚型人群的福音。

然而比对起前掌,后跟包裹却有一个非常突兀的实战性缺陷-"不跟脚",由于鞋子后跟是做了一个向后上翻的鞋提设计,虽然方便穿脱,避免了卡跟腱,但是加上后跟两处填充较薄跟超低的鞋帮高度,实战时非常容易出现后跟滑溜,特别在我启动突破的时候尤为明显,总感觉鞋子容易掉落,这一点跟哈登三也很类似,在多场实战后应该会得到缓解。

所以选择尺码问题的时候尽量按照平时的正常尺码进行挑选,而宽脚的朋友如果选择买大一码或半码,极容易会出现宽度合适,却因为长度增加而使不跟脚这一缺陷变得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我本人选择的41码,较正常穿Nike的42码已经小了一码,无论是宽度长度都已经非常贴合,却依然有不跟脚的问题存在,所以我认为这一隐患应该是影响大众尺码选择的考虑项,加上足弓处的较大面积内凹设计,大概率对平脚底宽脚的朋友不友好。

此外鞋带方面换成了扁平鞋带,看似能够改善传统圆头鞋带易松散的缺陷,实则适得其反,鞋带易松散的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在我第二次实战出现鞋带松散的时候去用力拉紧,居然将一个鞋带孔的连接线给拉崩了,不知道是不是偶然原因,但是据我个人观察,这条鞋带孔连接线非常非常细,将很可能会是继AJ34代以后又一存在鞋带孔质量问题通病的实战鞋。

鞋面支撑与鞋身保护性:7.5/10
首发开赛夜配色的鞋面材质是中规中矩的工程网面材料,虽然比起前作六代的用料较廉价,但是鞋面强度跟厚度足够,外底纹路上翻至鞋头拇指处跟包覆整个前掌的热熔压条,提供了整个前掌较优秀的鞋面支撑和保护性。

鞋子后跟堆砌的双层缓震外露部分偏软,但是有相当大范围连接至足弓处的透明tpu包覆,加上内置的港宝,大大提高了后跟在落地时的稳定性,减小了崴脚的风险;总结来说闪击七作为一双超低帮的球鞋,在鞋身保护性方面已经做了大化的保护处理。

抓地力:8/10
鞋底采用了数字"7"的圆周排列纹路,纹路与纹路之间的间隙空间充足,不易吸灰,在干净的油漆地跟灰尘较多的水泥地都有不错的抓地力,虽然没有响亮的抓地声,但是能在急停的时候较好地抓住地面,但是灰尘较多的滑面场地还是会偶尔出现稍微的打滑现象,不过擦拭以后依然可以有不错的抓地力。

耐磨:7.5/10
虽然两个首发配色的外底都是水晶底,但是纹路较深,硬度也比较足,在外场的四场实战体验后并没有磨损痕迹,相信未来出现耐磨橡胶底的配色会有更不错的耐磨度。

抗扭性,防侧翻:8/10中足的抗扭片延伸到前后掌,整体鞋身的抗扭性能优良,弯折点也比较靠前,鞋子的整体刚性没有受到堆砌科技的影响;但是牺牲了轻量化的优势,整双鞋的重量并没有看上去作为超低帮球鞋该有的重量,单只四十一码已接近了400g,防侧翻角的凸出加上上翻的设计元素,在急停与变向时牢牢拉住脚面,形成可靠的防侧翻保护。

总结
(1)缓震中等偏上,脚感类似于哈登3等后卫好鞋,场地感优秀。
(2)鞋身包裹尚可。
(3)鞋面保护性与支撑性优良,在各大品牌的低帮后卫鞋中名列前茅。
(4)抓地力,抗扭,防侧翻,耐磨都有不错的表现。

缺陷
(1)后跟锁定不足,存在不跟脚的缺点。
(2)鞋面延展性一般,鞋身整体透气性差。
(3)鞋子重量偏重。
(4)鞋带易松散问题突出,鞋带孔可能存在品控问题。

闪击7个人推荐给轻体重,追求速度型,突破党的后卫,锋卫摇摆人,适合瘦脚,正常脚型的人群,平脚底跟宽脚人群应参考尺码结合不跟脚的问题后慎选。
王政宇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