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球鞋重量的极限-致敬NIKE Hyperize

2018-12-07  阅读[285]
导读:似乎NIKE并不满足于只为外线球鞋减轻重量,于是我们看到“飞线”开始于全掌Air Max结合,Hypermax便是这一设计思想下的首款作品。就当我们困惑于NIKE究竟想将这股“避重就轻”之风吹向何方的时候,更加轻质的Hyperize又来到了我们面前。Hyperize是否已到达了轻质的极限?未来的球鞋会轻到何种程度?......
也许是天性使然吧,人类总是热衷于打破一项项纪录,挑战自身与技术的极限。而在球鞋方面也是如此,就如同Sony一次一挑战随身听的轻薄极限一样,多年来,NIKE也在做着一件相似的事情,那就是挑战篮球鞋重量的极限。你无法用具体的数值衡量透气性,保护性以及缓震效果,但球鞋的重量却可以实实在在的显示在电子秤的屏幕上。而NIKE所要做的,就是让上面的数值每次低那么一点点。

NIKE球鞋重量的极限-致敬NIKE Hyperize图1

2008年,我们见证了Hyperdunk的大热,而今年,我也又将迎来它的继任者Hyperize。这双鞋针对Hyperdunk的不足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首先,针对Hyperdunk透气性不佳的特点进行了改进,在FlyWire的周围增加了很多透气孔,可以使湿热及时的排出而不至于长时间的积于鞋内;其次针对Hyperdunk外底纹路抓地力不强的问题,Hyperize采用了传统而实用的人字纹设计,使得打滑的概率大大降低;并且Hyperize还借鉴了Free的理念,将外底根据篮球运动的需要进行了分割,尤其是前掌的部分使之在跑动变相的时候灵活性更强,反应更灵敏。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在做了如此大改进的同时,相较Hyperdunk,Hyperize的重量又轻了近1盎司,这着实令人惊叹。至此,NIKE篮球鞋的“超轻家族”又多了一位成员。

其实,NIKE的“避重就轻”之风绝对不仅仅是从Hyperdunk开始兴起的,早在2001年,NIKE就推出了一款以超轻为主要卖点的鞋子,那就是Air Hyperflight。但如果要深究源头的话,我们还要回到1989年。在划时代的Air Force 1问世以后,NIKE篮球鞋的风格一直都照此延续着,高高的鞋帮,厚厚的中底一直是其主要的造型,这样的设计固然能满足那些内线球员对于保护和缓震的需要。但对于其他球员来讲,这样的鞋子就显得太笨重了。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全新的系列诞生了,那就是“Flight”,也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风派”。

而这一系列的始祖正是这双Air Flight 89,这双当年由罗恩-哈勃与雷吉-米勒等球员代言的鞋子针对外线球员的需要对传统的球鞋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造,鞋帮的降低,中底厚度的削减,复合鞋面的使用都令球鞋的灵活性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也大大的减少了重量,更加适合那些依靠灵活的跑位寻找得分机会的外线选手。虽然在目前看来,这双鞋已经属于Old School,但在那个年代,后掌开窗Air Sole+前掌囊状气垫已经是当年最为高端的科技了,就连Air Jordan 3的中底也是照搬此款,足以可见这双鞋的影响深远。

NIKE球鞋重量的极限-致敬NIKE Hyperize图2

但鞋子不是汽车,即使设计师再精确计算用料,厚度,构件,到最后发现,也仅仅是少了几克的重量。如果再进行削减,就只能从球鞋结构上下手了,于是我们看到,在1992年,一项特殊的科技诞生了,它有别于各大品牌热衷的中底科技,而是一项鞋身包裹技术,那就是Huarache。至于这项科技的首款作品--Air Flight Huarache究竟在当年是谁代言过的,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为我们所知的是,这双鞋的复刻款却是科比签约NIKE后所穿着的第一双鞋。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Air Flight Huarache也绝对是一双科技感十足的球鞋。EVA中底之上,不再是传统的皮革鞋面,而是由TPU构件与弹性纺织材料一同构成的。而且,设计师还将脚踝处做了镂空处理,这样既保证了脚踝的灵活性又大大的减轻了重量。而巧合的是,在2003年科比“乱穿鞋”时期,就穿过几场Air Jordan 7,要知道,这双鞋的设计理念也是Huarache,而之后,科比Zoom Kobe 1之前的两年代言的则是下文我们要提到的“双雄”Zoom Huarache 2K4和Zoom Huarache 2K5。可以说,科比与Huarache这种以轻质为出发的球鞋科技有着不解之缘,这也为其进后所代言的鞋款埋下了伏笔。

在此之后,NIKE似乎突然放弃了对于Flight系列以及研发超轻球鞋的兴趣,直到1998年,Zoom Flight 98的问世。这双外表看起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球鞋却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如果你拉开这双鞋的莱卡外套,你会发现,整个鞋身布满着龙骨一样的TPU支撑条,而这就是我们俗称为“猴爪”的Monkey Paw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完全放弃传统的皮革鞋面,而完全采用纺织材料,只需在应力支撑位置根据需要放置一些TPU结构就可以完全满足对于脚踝以及前掌的支撑。无疑,这样的设计师非常大胆,但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NIKE球鞋重量的极限-致敬NIKE Hyperize图3

在此之后,佩顿的几双签名鞋以及Zoom Ultraflight,Shox VC1等款式也都采用了“猴爪”技术。而其中最为极端的一双则是当年巴蒂尔还在杜克大学时所穿着的Air Flight Lite 2。这双谢可谓将轻质与“猴爪”技术发挥到了极致,纵观整个鞋身,就像是一双被扒掉鞋套的Zoom Flight 98,整个“猴爪”系统全部裸露在外,只有脚趾部位运用了一点皮革。而且为了减轻重量,这双鞋还采用了少见的Air Encapsulated,可谓煞费苦心。

说起“猴爪”技术,我们不得不先提到一款鞋子,那就是Air Flight Max 2。虽然这双鞋没有直接采用这一技术,但其设计思路确是源于“猴爪”。作为由当年黄蜂队著名的小前锋贾马尔-马什本所代言的款式,Air Flight Max 2拥有者非常独特的外观,鞋身的前部完全舍弃了传统的皮质鞋面,而改用莱卡内靴+TPU支撑的方式,可以说就是整个前掌做成了“猴爪”的样式。这种结构也使得这双鞋拥有了一个美丽的绰号“蝴蝶”。这样做虽然大大减轻的球鞋的而且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舒适性,但不可回避的是,这双鞋的前掌支撑相对传统鞋面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且对脚趾部位的保护不佳对于经常出入禁区的锋线球员来讲也是个很大的隐患。

NIKE球鞋重量的极限-致敬NIKE Hyperize图4

1999年,“风”派的代表作品,Air Flightposite诞生了,这双后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鞋款其实在问世之初并没有受到人们太多的关注,《时代》周刊甚至将它评为了1999年最差的设计。但就是这双鞋,开启了篮球鞋制造的新思路,而这个新思路也是被“重量”给逼出来的。

1996年,Foam家族的开山之作Air Foamposite来到了我们面前,划时代的一次成型鞋身,双层Zoom Air,大面积碳素纤维板以弹性内靴的应用使得这双鞋立即成为了Sneaker界的宠儿。虽然Foam材料拥有对色彩无以伦比的表现力,而且可以提供超强的保护,包裹性,俨然是完美的鞋面材料,但其却有着一个无法回避的缺点,那就是太重。据称,当年NIKE本想让皮蓬来代言Air Foamposite,但由于皮蓬本人却嫌这双鞋太沉,不愿意穿,无奈之下,则改由哈达威代言。于是,NIKE开始着手对这双鞋开始了改进,首先就是减少Foam材料的厚度,但这依旧无法起到明显的效果,于是设计师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只在应力支撑部位使用这种材料,其它部位则用弹性莱卡材料代替,于是我们看到,这一思想指导下的第一双鞋子诞生了,那就是前文提到的Air Flightposite,而之后的包括Air Flightposite 2在内的一些Foam款式也都延续了这种设计理念。

而在Air Flightposite 2诞生的同一年,一双中端款式却吸引了我们的眼球,那就是曾经纳什所穿着的Air Jet Flight。这初看这双鞋,你一定会以为是一双训练鞋甚至跑鞋,很难将其与篮球联系起来。简单来说,这双鞋的鞋面就是由一个弹性内靴,一个TPU支撑结构,以及一条大大的魔术贴组成的。这样的设计使整双鞋变得无比轻质,灵活就如同鞋舌处刺绣的雨燕图案一样。虽然在当时乃至现在,这双鞋都收到了广泛的好评,但不可回避的是,耐用性的不佳和适用人群偏窄是这种超轻鞋的最大弱点所在,而这些缺点在Air Jet Flight上以及下面所要提到的Air Hyperflight上就显得更加的明显。

NIKE球鞋重量的极限-致敬NIKE Hyperize图5

2001年,受到来自新兴品牌AND1的冲击,NIKE开始着手拓展街球市场,于是我们看到,在当年名震一时的“街舞风雷”活动开始了,随着那个著名的广告片一起到来的还有一双被人们冠以“街舞风雷”之名的鞋子。

提到街头篮球,你所想到什么?T-Shirt,BlingBing,Hip-Hop,Trash talk,Crossover......哦,似乎都齐全了,但你还缺少一双够炫的鞋子,于是,Air Hyperflight诞生了。这是一双你初见会爱上的鞋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球鞋中的“第一眼美女”。全漆皮的鞋身,修长的造型,多达两位数的配色足以满足任何一个街球少年挑剔的眼光。最重要的是,它拥有着史上最轻的鞋身,即使是号称“Lightest & Strongest Basketball Sneaker Ever”的Hyperdunk以及低帮化的Zoom Kobe 4也未能打破其创造的记录。

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这双鞋子,你会发现,整双鞋几乎就是由一张漆皮构成的,内衬很薄,仅仅在脚踝处又一条“猴爪”作为支撑结构。而与此同时,Hyperflight的中低非常薄,薄的几乎没有任何泡棉,缓震仅仅依靠的是前掌的Zoom Air以及后掌的Air Sole。虽说这样的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重量,增加场感,但其所带来的耐用性问题却成了最大的弊端。往往是几场下来,整双鞋就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就连当年的代言人贾森-威廉姆斯也只是象征性的穿了一段时间就换上了自己偏爱的Air Big Flyer 。

尽管这双鞋在球鞋历史上饱受争议,但其所开创的轻质风潮却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球鞋发展,“街舞风雷”2代Zoom Flight Turbine的成功也印证了人们对于轻质球鞋的广泛认同。

就像上文提到的一样,NIKE借助科比使Huarache这项“古老”的技术得到了重生,之后的Zoom Huarache 2K4与Zoom Huarache 2K5更是成为了不可逾越的经典。于是,我们看到从Zoom Kobe 2 lite到Zoom Kobe 3(由于Zoom Kobe 1推出前,科比的膝上刚刚痊愈,所以球鞋更偏重的是缓震和保护性,重量上有所增加),轻质便成了科比球鞋的关键词。

NIKE球鞋重量的极限-致敬NIKE Hyperize图6

2008年,一项名为“Fly Wire”的鞋面支撑技术诞生了,这使得设计师们又燃起了设计超轻球鞋的热情,于是,Hyperdunk问世了,这双首次使用“Fly Wire”作为鞋面材料的球鞋在重量方面相较传统球鞋有了大幅度的减轻。但你千万别以为这仅仅是“飞线”的功劳,TPU结构的精简,中底厚度的降低以及前掌Lunar foam,都为这双鞋的成功减重做出了贡献。但与历史上无数超轻款式的球鞋一样,耐用性不佳的问题依旧无法被解决,即使是在后来的Zoom Kobe 4上象征性的添加了XDR也是杯水车薪。

但似乎NIKE并不满足于只为外线球鞋减轻重量,于是我们看到“飞线”开始于全掌Air Max结合,Hypermax便是这一设计思想下的首款作品,LBJ7极有可能是下一双。就当我们困惑于NIKE究竟想将这股“避重就轻”之风吹向何方的时候,更加轻质的Hyperize又来到了我们面前。就像短跑运动员们始终在追求人类的百米速度极限一样,NIKE的设计师也在追求者球鞋重量的极限。Hyperize是否已到达了轻质的极限?未来的球鞋会轻到何种程度?耐用性与轻质能否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些疑问还都要留给时间去慢慢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