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挥拍既有内旋,也有外旋。二者根据击球阶段和击球类型的不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协作以产生爆发性的击球力量和精准的球路控制。
一、挥拍中的内旋与外旋
1.内旋
(1)定义:内旋指手臂(尤其是前臂)以肘关节为轴,向身体中线方向旋转的动作。打羽毛球时,内旋主要发生在挥拍击球的瞬间,是产生击球爆发力的关键动作。
(2)作用:内旋使拍面快速翻转,将之前蓄积的力量通过拍头传递到球上,形成鞭打效应,使球获得高速飞行。
2.外旋
(1)定义:外旋指手臂以肘关节为轴,远离身体中线方向旋转的动作。打羽毛球时,外旋主要发生在引拍阶段,为后续的内旋击球蓄力。
(2)作用:外旋通过拉伸肩部和前臂的肌肉群,预先拉伸肌肉纤维,形成弹性势能,为后续的内旋动作提供力量储备。
二、不同击球类型中的内旋与外旋
1.正手击球(如高远球,杀球,平抽球)
(1)引拍阶段:前臂外旋,拍头向后拉,肩部肌肉和前臂肌肉被拉伸,蓄积弹性势能。
(2)击球瞬间:前臂迅速内旋,带动拍面翻转,拍头以高速击球,形成鞭打效应。
(3)发力顺序:肩部外旋→前臂外旋(蓄力)→肩部内旋→前臂内旋(发力)。
2.反手击球(如反手高远球,反手过渡球)
(1)引拍阶段:肩部外旋,带动前臂和拍面翻转,拍头向后拉,形成反手击球姿势。
(2)击球瞬间:肩部继续外旋发力,同时前臂可能伴有轻微内旋以控制拍面角度。
(3)发力特点:反手击球更多依赖肩部外旋和手腕的翻转,前臂内旋的作用相对较小,但仍需协调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