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握拍松紧调节的原则
1.动态平衡
(1)击球瞬间握紧:触球瞬间(如大力扣杀,网前扑球)需要握紧球拍以稳定拍面,传递力量,但握紧时间应尽量缩短,避免肌肉僵硬。
(2)非击球时放松:击球后的引拍,移动和准备阶段,手腕和小臂肌肉应保持松弛,便于快速切换握拍方式和调整拍面角度。
2.分场景调整
(1)不同技术动作:根据击球类型(如高远球,平抽挡,搓放网前球)灵活调整握拍松紧度。
(2)对手来球特点:针对不同速度,旋转和落点的来球,提前预判并调整握拍方式。
二、不同场景下的握拍松紧调节
1.后场高远球/杀球
(1)握紧时机:引拍时手腕放松,肘部后拉蓄力。击球瞬间突然握紧球拍,通过手指(尤其是拇指和食指)发力,将力量从腰腹传递至拍头。
(2)常见错误:全程握紧球拍,导致发力不顺畅,手腕僵硬易受伤。
2.网前搓放/勾对角
(1)握松为主:手指轻触拍柄,拇指和食指形成"V"字型,其余三指自然贴合。通过手腕和手指的细微动作控制拍面角度,实现细腻的触球感。
(2)关键点:握拍过紧会限制手腕灵活性,导致搓球过高或勾对角出界。
3.平抽挡/接杀球
适中握力:握拍力度介于高远球和网前球之间,既要保证击球稳定性,又要兼顾反应速度。快速挥拍时,手指需短暂发力固定拍面,但击球后立即放松。
4.防守接吊/挑后场
灵活调整:面对快速来球时,握拍可稍紧以稳定拍面。但击球后需迅速放松,准备下一拍衔接。挑后场球时,需在击球瞬间握紧发力,保证球飞行高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