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制约业余选手走向高水平的最大障碍

2019-09-01  阅读[21]
导读:打好乒乓球,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观察、判断、反应、步伐、技战术、意识、体力、心理素质,哪一方面的短板,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水桶盛水的高度。不过,攀登业余水平的高点,力量和变化应该是其中最核心的两个要素,与这两个要素相对应,也形成力量型和控制型两种不同风格的打法。......
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制约业余选手走向高水平的最大障碍究竟是什么?不久前,在国外的旅游大巴上,上车后就小睡了一会儿,醒来精神颇佳,却又百无聊赖,正好把这事儿再好好想想。

从乒乓球技术四大基本要素中,我首先想到了力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主要得分都是通过强有力的进攻手段获得的。不过,为什么有些人的力量大攻球猛,却敌不过以控球打法为主的另一些人呢?由此我又想到了变化。

打好乒乓球,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观察,判断,反应,步伐,技战术,意识,体力,心理素质,哪一方面的短板,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水桶盛水的高度。不过,攀登业余水平的高点,力量和变化应该是其中最核心的两个要素,与这两个要素相对应,也形成力量型和控制型两种不同风格的打法。花点时间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技术演进彰显力量威力。在日本人中西义治发明弧圈球之前,乒乓球的制胜法宝是速度。谁打出的球球速快,威胁就大,就能占上风。以容国团获得第25届世锦赛男子单打冠军为标志,中国式的近台快攻开始独步世界乒坛,稳坐霸主交椅多年。

什么是制约业余选手走向高水平的最大障碍

这种打法站位近台,以左推右攻为主,攻球时用正胶球拍迎前发力击打来球(有时带有摩擦不充分的旋转,叫抽球),力量越大,球速越快,还带有一定的下沉,球性比较“贼”。球的运行轨迹多呈直线,取两点一线最短距离,没什么弧线也没什么旋转。近台快攻打的是球的上升期,节奏快,让对手有种疲于招架,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反胶开始流行后,给快攻打法带来不一样的风格。球拍与球的接触面增大,易于摩擦,增加了许多旋转,比正胶更好控制。尽管速度没有那么快,也没有正胶的诡异,还是受到极大欢迎。现在持正胶球拍的人已经不多见,快攻打法也基本变成反胶的天下。

中国式直板近台快攻藉由国家队的出色战绩,深刻影响着中国几代的业余球迷。现在,纯近台快攻的打法在专业选手中早已难觅踪影,而在业余选手(特别是中老年人)中还大量存在。或许可以说,只要还存在没有接受正规训练,完全靠打野球自学起家的业余球迷,这种打法就不会消亡。

快攻打法有其明显优势,符合习惯拿直拍的中国人的国情,但它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撞击球的线路短,容错率低,相对容易失误;同时由于没什么旋转,球的运行受制于空气阻力,触桌后速度衰减很快。还有一个更要命的,就是撞击球如果不靠借力而完全靠自身发力,总感到无法把全身力气都用上,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弧圈球技术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这个发明,堪称乒乓球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创新,完全改变了乒乓球的战法格局。它通过摩擦使球产生强烈旋转,大大增加了对手接球的难度;而且球的旋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空气阻力,触桌后仍保持很快速度和强烈旋转,大大提高了攻球的威慑力;同时由于摩擦产生的旋转能制造适宜的弧线,也大大提高了攻球可靠性。高吊,前冲等不同形式的弧圈球,使原来一些处理难度很大的球——强烈下旋球,防守削球,看不清旋转的球——都变得容易了许多。中西义治发明弧圈球的初衷就是为了打败一个老打不过的削球手,不消说,他很快就了遂心愿,而且随着弧圈球技术的成熟完善,也使得防守削球和近台快攻打法日渐式微,基本退出了顶尖高手对决的舞台。

弧圈球的诞生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能使人的力量释放达到最大值。要拉出旋转强,速度快的弧圈球,球拍对球要做到打摩结合,既要击打,获取速度,又要摩擦,获得旋转。击打的成分多些,球的速度更快而旋转相对稍弱;摩擦的成分多些,球的旋转更强而速度相对稍慢。这样,不仅技术的难度系数加大了,而且花费的力量比撞击攻球至少要增加一倍以上,对人的爆发力,耐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当然,消耗极大的能量之后,换来的杀伤力也是成正比的,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高质量的强烈弧圈球有如出膛炮弹,威力巨大,迅疾无比,瞬间就冲到面前,很难及时反应防范,打在球拍上穿透胶皮海绵,连底板也微微发震,这便是弧圈球的先进之处可怕之处。看看张继科,陈杞,许昕等超一流选手发力爆冲的英姿,给人一种刚猛威武,“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感觉,完全是一种阳刚霸气的力量美的展示。观众们都觉得看男子比赛比女子比赛带劲过瘾,其差别就在于力量爆发给人带来的美感。

乒乓球因为重量轻,变化复杂,它的技巧性特点相对其它球类项目会更加突出,但就一般情况而言,要打到高端水平,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力量因素。

大家都爱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