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过人:李宁N90三代深度测评

2020-07-20  阅读[5067]
导读:李宁N90 3代,不仅球拍性能过人,外观设计上也有极大的提高,宝石红/黑/白的搭配,使用了新颖的立体水印,同时将林丹的两个纹身都融入了球拍的纹路设计中,不可不谓之匠心独到。在球拍设计上,不随波逐流,使用大拍面塑造突出的单打性能,进攻威力同样可圈可点。......
李宁N90 3代从参数上来看极具迫力,然则重剑在手,却挥如灵蛇。静止状态时握拍,感觉球拍的重量分布相当平衡,做8字形挥拍,那份杀器的重量感才有点显现出来。由于轻量级的球拍已经成为我的主战拍,拿起头重型球拍都会觉得平衡点极偏向拍头,但N90 3代却没有这种感觉。相反,正如本段开头,我觉得N90 3代可说得上是灵活,完全和数据给人的印象不符,让我心怀疑惑。

进入实战,李宁N90 3代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声音爆响。不仅杀球这种爆发球路有洪亮的击球音,连高远球都能打出相当响亮的声音,以至于自己都怀疑是否用力过度,担心球有没有出界。

性能过人:李宁N90三代深度测评

李宁N90 3代的定价是李宁球拍中最高的,在N系列中也比其他球拍高出一截。摒除掉林丹的代言效应,李宁N90 3代的高价应当反映在其用料以及做工上—立体风刃的生产成本固然不低,原材料上也应有所提高——比如使用更昂贵的高模量碳纤维。于是抱着这种期望的我或许在使用李宁N90 3代是遭到了点心理暗示:李宁N90 3代的中管弹性,好得有点出乎意料。出球轻松自然不在话下,击球后球拍复原也相当迅速且稳定,具体的来说,就是中管击球弯曲后来回震荡的幅度小且快。N90 3代的中管硬度适中,完全谈不上硬,因此震动感小,手感舒适,对小臂肌肉的负担也相对小了一些;但喜欢硬管强劲反馈的朋友或许就没那么受落了。

进入杀球环节,N90 3代的杀球表现也属抢眼。尽管平时握着时感觉不到杀气,高达90 kg挠洀帀2的挥重还是让N90 3代的杀球充满魄力。由于N90 3代的拍面加大,甜区的位置也上移了(甜区也相应变大了一点,所以不用额外适应击球点变化),力矩变大,更有利于重杀;大拍面带来无与伦比的稳定性更是让重杀不再那么难以把握,心里有底。相较起来,由于挥重大,拍面大(就算是立体风刃,风阻也还是高了),N90 3代的点杀要求更高,要杀出威力并不容易。N90 3代那舒畅的爆响击球音虽然对球速没有帮助,但对杀球者来说就如帕瓦罗蒂的美声一般响彻胸怀,醍醐灌顶。

但N90 3代毕竟是拥有90级别的挥重,在长时间使用下对身体能力的考验并不会小。加上它的中管柔软而极具弹性,可能一开始并不能感受到它对体力的消耗;时间一长,体力很容易透支,杀球时用力过猛或者热身不足就可能造成肌肉损伤,必须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体能状况,量力而行。

稳定性,便是大拍面的第二个优点。大拍面带来的大甜区,对击球的容错率有不错的提高;球拍的持球性能也更好,有助于控制球的落点。因此在吊球方面,N90 3代绝对胜任。甚至在防守上,本应沉重的N90 3代也能依靠大拍面极佳的容错接起凶狠的杀球——尤其是接杀放网前——但面对双打中连续快速的进攻,用N90 3代做回后场球防守就比较吃力了。

大拍面也并非绝无缺点:加大的拍面意味着更高的风阻,立体风刃那10%的风阻降低也似乎不足以弥补。加上N90 3代高挥重高平衡点的设计,让它在灵活性上丝毫不占便宜。静握时那轻巧的“灵蛇”,进入实战中一下变成了粗猛的蟒蛇:一击虽沉,二击却缓。于是乎在频繁出现平抽挡等快速球的双打战场上,N90 3代并不占优,用其连续多拍对球手的个人能力要求相当高;双打中防守吃力;而无横线区也增大了双打时手忙脚乱接球中断线的几率,比赛中的断线着实让人懊恼。因此,大拍面的N90 3代虽逆潮流而行,实际上我感觉却是为单打而生。比起“快”,N90 3代讲求的更多是“稳,准,狠”,毕竟单打中,“快”的更多是人,而非拍。但用之双打,如果不是后场主攻手使用且前场有配合,N90 3代确实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威力。

总结
李宁N90 3代不仅球拍性能过人,外观设计上也有极大的提高:宝石红/黑/白的搭配,使用了新颖的立体水印,同时将林丹的两个纹身都融入了球拍的纹路设计中,不可不谓之匠心独到。在球拍设计上,不随波逐流,使用大拍面塑造突出的单打性能,进攻威力同样可圈可点。不过,这一种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得当,双刃齐下威力无穷;若不得要领,则作茧自缚。可以说优点和缺点都相当的明显。总的来说,N90 3代属上乘之作,相当适合有一定身体素质,热爱单打,或者双打中主力进攻的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