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打后场球接球站位
1.常规站位
(1)站位原则:一般站在场地中心偏后一点的位置,这样可以在对方击球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向各个方向移动去接球。具体来说,双脚大约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身体重心稍向前倾,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灵活性,就像弹簧一样,随时准备启动。
(2)站位调整:根据对手的击球习惯和场上形势进行微调。如果对手喜欢打直线球,那么可以适当向直线方向偏移一些站位。如果对手经常打斜线球,则向斜线方向稍作调整。例如,面对一位擅长打斜线高远球的对手,站位可以稍微偏向斜线后场区域,这样能更快地到达击球点。
2.针对不同来球的站位
(1)高远球:当对方打出高远球时,站位要迅速调整到球落点的后方。在判断来球方向后,通过交叉步或垫步快速后退,同时眼睛始终盯着球,调整好击球姿势。一般来说,身体要正对球网,双脚前后站立,前脚脚尖指向来球方向,后脚脚跟微微抬起,以便更好地发力。
(2)平高球:平高球速度较快,弧度较低,接球时站位要更靠后一些,并且要提前做好启动准备。在对方击球瞬间,就要根据球的飞行轨迹迅速移动到位。可以采用小碎步调整位置,确保在球到达合适高度时能够准确击球。
(3)杀球:面对杀球,站位要适当靠前,但也不能过于靠前,以免被对手的吊球或轻放网前球所调动。双脚要站稳,膝盖弯曲程度加大,降低身体重心,增强稳定性。同时,双手握紧球拍,提高警惕,准备迎接快速的来球。
二、双打后场球接球站位
1.进攻站位
(1)前后站位时:后场球员站在双打后场发球线附近偏后的位置,与前场球员形成前后呼应。后场球员主要负责后场的进攻和防守,其站位要根据前场球员的位置和对手的回球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前场球员封网能力较强,后场球员可以适当靠近中场一些,增加进攻的威胁性。如果前场球员封网能力相对较弱,后场球员则需要站位更靠后一些,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来应对对手的回球。例如,当己方前场球员积极封网,给对手造成很大压力时,后场球员可以向前移动半步到一步,随时准备进行杀球等进攻动作。
(2)左右站位时:后场球员一般站在场地一侧的后场区域,与另一侧的队友共同覆盖整个后场。在这种情况下,后场球员要时刻关注对手的击球方向和己方队友的位置。当对手将球打到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时,要迅速移动到位进行击球。当对手将球打到队友负责的区域时,要及时进行补位和保护。比如,在左右站位时,如果对手将球打到右后场,右后场的球员要迅速移动到位击球,同时左后场的球员要做好补位的准备,防止对手打出斜线球到左后场。
2.防守站位
(1)平行站位时:双打防守一般采用平行站位,后场球员与前场球员平行站立,共同防守对方的后场进攻。后场球员的站位要相对靠后一些,大约在双打后发球线后一米左右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应对对方的杀球等进攻球。同时,后场球员要与前场球员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出现防守漏洞。例如,当对方进行杀球进攻时,后场球员要利用自己的身高和力量优势,将球挡回对方后场或进行有力的反击。前场球员则要负责封堵网前,防止对方放网前小球。
(2)轮转站位时:防守过程中,根据球的落点和场上形势,双打球员需要进行轮转站位。后场球员在完成一次击球后,要根据队友的位置和球的走向,及时调整自己的站位。如果后场球员将球打到对方后场,且对方回球质量不高,己方有机会进行进攻时,后场球员可以向前移动,与前场球员形成前后进攻站位。如果对方回球质量较高,己方仍处于防守状态,后场球员则要继续保持防守站位,等待下一次击球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