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乒乓球友拉球加力时总下网是什么原因[心得体会]

2020-11-24  阅读[64]
导读:拉球是门学问,乒乓球的击球时机可以分为:上升点早期、上升点晚期、最高点期、下降点早期和下降点晚期。不同旋转要求的击球时机是有区别的。具体来说,业余选手拉下旋球时,最好在下降前期来拉,能够借上来球的旋转,拉太早比如在上升早期往往会下网,这一点我们业余选手跟专业队是有很大区别的。......
拉球技术是乒乓球比赛中的主流进攻技术。其种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包含很多,如:弧圈球技术,台内球提拉技术,拉冲技术,中远台对拉,拉半出台球,反手拧拉技术等等。其中,弧圈球技术又是拉球技术中的主流技术。

当今乒坛,想成为一流选手,就要掌握拉球技术。例如国手们几乎都拥有炉火纯青的独门拉球技术,例如张继科,樊振东的反手霸王拧,许昕的“天下第一正手”指的就是他的弧圈球技术,马龙的反拉技术,波尔的小高调弧圈球技术等等。

其次,根据个人的心得体会,总结拉球技术要点如下:
第一,我认为拉球技术从大的范畴讲,属于上旋球技术。


不管是拉下旋球,还是冲上旋球,都是将球主动形成上旋球,很多时候,双方会进入到中远台的对拉环节,凭的就是上旋球的相持和周旋能力。

业余乒乓球友拉球加力时总下网是什么原因[心得体会]图1

第二,拉球技术说到家是将撞击和摩擦相结合的技术,在手法使用上技巧性很强。

具体来说,拉下旋球时,要多体会向上摩擦的感觉,拉上旋球,要多体会撞击的感觉。这种撞击和摩擦的比例我们没法定性,但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手上还是能建立起这种感觉的。

对于球体的撞击和摩擦感觉绝非一日之功,撞击带来的更多是速度,摩擦带来的更多是球体本身的旋转。

第三,面对不同旋转的来球,在引拍高低,拍形控制和发力方向上是有讲究的,我们结合起来分析。

为了制造过网弧线,提高命中率,在拉不同旋转的球时,要求是不同的。例如,拉下旋球,可以适当的放低引拍位置,球越转,引拍位置越低,在拍形控制上,拍面可以适当的打开后仰,在发力方向上,多向上,向前发力;拉上旋球或者不太转的来球,引拍位置可以适当提高,发力以向前,向下为主,拍面可以稍微前倾一些。

第四,学会用身体重心拉球,杜绝仅用胳膊大臂的甩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抡大臂拉球)

有些乒乓球经验的球迷一定知道,重心交换在打乒乓球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右手为例,拉球前,重心先是在右脚,脚尖踩住地(切忌整个脚底都踩住地面),随着蹬地-顶胯-转腰-收臂等拉球动作的一气呵成,重心在拉球结束瞬间转移到了左脚。学会用重心拉球才是真正掌握了拉球的技巧,单纯的抡大臂,严格意义上那不叫拉球,一不转,二不爆。

注意,拉球时,重心的转移和你的发力方向几乎是同时同向完成的。

业余乒乓球友拉球加力时总下网是什么原因[心得体会]图2

结合实践经验,我总结如下:

一,拉球下网可能是看不清旋转类型,比如对方明明发的是下旋球,你当成了上旋球来拉,这个球你越是用力向前,向下拉,越容易下网。因为旋转类型不同,在胶皮接触到球时,球的反弹方向是截然相反的。

解决方法:判断旋转和理解旋转是前提,看似一句废话,真的很重要。如何看清旋转?看对方触球瞬间的发力方向,接触球拍的位置,接触球体的部位,板形控制等等。在掌握以上技巧的同时,多摸索多打肯定会涨经验,没有捷径可走。

二,看清了旋转,但是还是拉球下网,例如已经判断清楚是个下旋球,但是拉球依然下网。原因可能是对旋转估计的不足或者是拉球技术不过关。

如何破?具体来说,对于下旋球,我们在提拉练习的时候,可以考虑先把球挂起来,在用力手法上手腕手指多向上摩擦,制造过网弧线,前提球拉的弧线高一点没关系,体会到这种摩擦感觉很重要。久而久之根据旋转的大小再学着压低弧线,这是解决拉球下网的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三,拉球加力下网,有时候问题出在板形控制上
板形控制在拉球过程中作用很大,用行话说如果压拍太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板形前倾过多,这是拉下旋球最忌讳的,十有八九会下网。这个时候即便是上旋球,如果板形压的太前倾,也会导致下网情况的出现。

拉下旋球可以适当的亮开拍面,通过这种板形的控制来抵消下旋,制造过网弧线,提高命中率。拉上旋球也要适当的前倾即可,个人觉得拍面和台面呈45度角可以应付绝大多数上旋球。

业余乒乓球友拉球加力时总下网是什么原因[心得体会]图3

四,加力拉球下网,可能是你的击球点太早了
拉球是门学问,乒乓球的击球时机可以分为:上升点早期,上升点晚期,最高点期,下降点早期和下降点晚期。不同旋转要求的击球时机是有区别的。

具体来说,业余选手拉下旋球时,最好在下降前期来拉,能够借上来球的旋转,拉太早比如在上升早期往往会下网,这一点我们业余选手跟专业队是有很大区别的,人家专业的就是吃这碗饭的,几乎可以在任何击球点来拉下旋球。

大家都爱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