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板握拍深度解码[心得体会]

2019-06-28  阅读[229]
导读:横板无论你怎样握,都要必须用好拇指和食指。拇指和食指在横板8种握法中的作用和原理是一样的。体现在引拍和发力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中,手指、手腕、手臂以放松为主,但松中有紧,紧中有松。
自打球那天起,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手指的研究。在我看来,横板最具有技术含量的就是握拍,没有之一。看过很多相关的文章和视频,众说纷纭。包括世界高手,每个人的握板也都不一样。到底如何取舍,困扰了我很久。所以,我采用了小马过河方法,各种方法亲自摸索,亲自尝试。

横板有深握,浅握,正手利,反手利,组合起来是4种握法。其实要我说是8种,表象上看,拇指还有区别。樊振东,孔令辉的正手握板,拇指是翘起来的,马龙,张继科的拇指是在球拍的斜面上。

无论你怎样握,都要必须用好拇指和食指。拇指和食指在横板8种握法中的作用和原理是一样的。体现在引拍和发力两个过程。

这两个过程中,手指,手腕,手臂以放松为主,但松中有紧,紧中有松。

引拍和发力时,手指手腕全部放松,手腕以下(包括小臂)有种甩的感觉,“甩”的感觉字非常重要,这种感觉或者效果出来了,拉球是非常省力的,而且挥拍速度很快,球拍划过空气自己会听到“嗖,嗖”的声音。如果不放松,是甩不起来的。放松是个大前提。

再说“紧”。

如果你放松了,就会出现个问题,挥拍过程中球拍会在手中乱晃,调整不好板型,击球不实,弹道不受控制,导致失误频频。因此,在“紧”这个环节就要用到拇指和食指了。

以正手拉球为例,无论你的拇指是翘起来还是扣在拍柄的斜面上,拇指都要压着点球拍,拇指的用力是使球拍的背面与食指稳定的贴合,球拍在这二指之间没有空隙,千万不能乱晃,拍形角度(压板或亮板),完全由手腕和食指决定,发力过程,食指要顶着球板向前走。这一段是重中之重,特此强调。

横板握拍深度解码[心得体会]

这就是松紧的技巧。简单点说,就是拇指和食指用点力,固定住板型,能在空气中甩出嗖嗖声,你的拉球动作就基本到位,完全可以做到凶稳兼备。其余三个手指,以放松为主,别让球拍甩飞了砸到花花草草即可。

这个看起来好像挺简单,其实不太好练,对于初学者来说,你必须经过千百次空挥拍才能找到点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理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技巧,实战效果看挺好,而且不费劲,这就是好技术。我的右手每次空挥拍都能听到嗖嗖声,但左手就不行,所以我说它不是一下就能学会的。

初学者一定要重视空挥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个人认为,空挥拍是涨球最快的一种辅助方法。泰森,叶问也并非天天打实战,大部分时间都在空挥拳。空挥拍和空挥拳的原理一样,加深肌肉记忆,可以提高水平。

最后说说我对8种握拍方法的体会。

我目前筛选的是浅握反手利,拇指压在斜面上。

先说拇指。其实你翘起来还是压下去都无所谓,只要能固定住球板就行,这是个原则。我多年来拇指一直是放在斜面上的,所以我拇指翘起来不太习惯。但是,如果你是初学者,刚拿球拍。我建议你拇指最好翘起来,模仿樊振东的握拍方法。它最大的好处是,正反手转换时,拇指几乎不用动(并非没有调整),更为简单,转换更为快捷。我的握法,在正反手转换,拇指要有伸缩,没有长期的练习,达不到条件反射的,相对比较难。

再说正手利。它的缺点是正反手转换过程中调整幅度比较大,不管你怎么握,到反手必须要调成反手利。这里还有个原则,正手利在反手击球不舒服,尤其是撕球极其别扭;但反手利照样可以打正手。毕竟我们打球过程中,反手用的比例比较多。

再说深握。击球有一种扎实的手感。但问题是反手很难做出“甩”的感觉。尤其是拧球技术严重受限,很难将板头引致腹部,导致挥拍行程缩短,甩不出来。我就是因为练拧球,放弃了深握。

我个人认为浅握反手利优点很多,可击,可甩,正反手转换比较快而容易。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