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力提升乒乓球技术,有什么诀窍

2019-12-02  阅读[55]
导读:提升乒乓球技术,无独有偶就两点,分别是击球时的“调节用力”以及提高“出手速度”,获得更快的“出手速度”是提高显性速度和隐形速度(旋转)的必备条件,而其中的诀窍就是击球瞬间的支点制动(停顿)。
一, 击球时的“调节用力”
其实技术训练从本质上来说是要提高受训者的运动感觉,包括:空间,时间,用力差别感觉。其中“用力差别感觉”在乒乓球的击球过程中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手感”。那么如何定义“用力差别”的手感呢?我的体会应该是击球“调节用力”的能力,也就是持拍手指的差别用力,透过球拍在击球瞬间对回球的调节。通常击球瞬间驾驭回球的“用力”包括:手指透过球拍向前的“顶拨力”和旋转球拍角度的“旋擦”里形成的混合用力,手指在这两个不同用力之间的“差别调节”就是所谓:手感。“顶拨力”的用力方向和用力大小能调节击球弧线的走向和长短;“旋擦”力其使用的早晚和大小能调节球拍角度,击球部位,击球弧线的弧度和摩擦球的旋转。

从“调节用力”的认识出发会发现:经常拉球下网的人,多数的问题都是向前的“顶拨力”不足,而“旋擦力”过甚(拍型过早前倾)。因此只要调节手指用力,增加在击球瞬间向钱的“顶拨力”—顶住来球,制造更长的弧线就不容易下网了。反之经常击球出界的人,多数的问题是“旋擦力”不足,而“顶拨力”过甚(拍型后仰),致使击球没有旋转——弧线太直容易出界,这种情况下,只要调整向前旋转球拍的角度的时间,增加手指在击球瞬间的“旋擦力”,制造更多的摩擦,增加户型的弯度,命中率自然提高。

如何强力提升乒乓球技术,有什么诀窍图1

多拉下旋球,提高“调节用力”的能力—马金豹教练是前国家队的著名教练,虽然通常我们看到的乒乓球比赛的多是上旋球的对抗,但是他仍然主张在多球训练中更多的安排练习拉下旋球。他认为运动员在拉,打下旋球时必须主动发力调节控制弧线,而练习拉,打上旋球时,则可以轻易借力回击,不利于提高驾驭球的差别用力感觉。因此他在进行多球训练时,他或者不断发出不同落点的下旋短球,让运动员练习台内拉,挑近网下旋球;或者用普通发球的方法,直接发出台长球或半出台的下旋球,让队员练习拉加转或前冲弧圈球;或者发削球,让他们练习拉球与扣杀。这样的练习安排几乎占了多球训练的绝大多数时间。事实证明,经过他训练的运动员,驾驭球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即使在上旋球的对抗中也有很好的手感和丰富的击球变化能力。

二 ,提高“出手速度”的秘诀
我们把击球产生的显性速度与隐形速度(旋转)定义为技术的质量或制胜的要素,因此训练中需要追求包括:更快的节奏速度,飞进速度,落台变速和更强烈的旋转,然而支持提升上述技术质量的背后都需要具备击球瞬间更快的“出手速度”。

由于几乎所有的优秀运动员都具备出手速度快的优点,因此这也是教练们非常重视的课题,但是提高“出手速度”似乎又是一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问题。

有人说“出手速度”和爆发力有关;也有人说“出手速度”是先天选材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天训练很难提高。事实真是如此吗?虽然每个人的个体条件不同,但是如果搞清楚了“出手速度”形成的机制,我们就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获得更快“出手速度”的潜力,毕竟“挖潜”是教练员的天职。

如何强力提升乒乓球技术,有什么诀窍图2

“出手速度”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先说一个和乒乓球无关的新闻。一位前美国总统酷爱打高尔夫球,但总也打不远。他的身体条件,挥拍动作和完成动作的时间几乎和一位高尔夫冠军一样,可是效果却相差很远。为了弄清楚原因,他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高速摄影机,对他们两个人的击球动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那位冠军在击球前的一瞬间,全身有一个刹那间的“停顿”,正是这一瞬间的身体“制动”,为快速回拍击球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的支点,出手速度快——球自然就打得更远。而总统先生没有这样的瞬间停顿,没有身体的“制动”,挥拍用力的支点不稳,影响了出手速度——自然球也打不远了,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这个例子给了卖弄们一个启发:因为人体的关节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速度杠杆,支点的稳定性直接决定杠杆的效率,所以在击球前的一瞬间,需要“出手速度”的肢体关节必须形成一个稳定的支点,关节支点刹那间的“制动”(停顿)恰恰是提供了最快的“出手速度”的稳定支点。这个案例为我们如何提高乒乓球的“出手速度”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无独有偶,庄则栋在介绍他的快攻秘诀时,提出击球时的“鞭打”原理,也就是在击球瞬间手臂挥拍要像鞭杆一样刹那间的“制动”,手腕持拍像鞭子一样急速挥出击球。其实他所提到秘诀—“制动原理”,就是为击球“出手速度”提供了稳定支点的速度杠杆原理。

因此可以说,获得更快的“出手速度”是提高显性速度和隐形速度(旋转)的必备条件,而其中的诀窍就是击球瞬间的支点制动(停顿)。

大家都爱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