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反手动作一般不会导致手腕受伤,但是如果技术动作错误,发力方式不当,缺乏热身或过度使用,可能增加手腕受伤的风险。
1.反手动作的正确性是关键
(1)正确动作的益处:反手击球时,力量应通过肩,肘,腕的协同传递,最终由手指握拍完成。若动作规范(如引拍充分,击球点合理,拍面控制精准),手腕仅需稳定球拍方向,无需承受过大冲击力,受伤风险较低。
(2)错误动作的危害
"抡腕"发力:若用手腕主动发力(如猛甩手腕击球),会导致腕关节过度扭转或屈伸,可能引发韧带拉伤,关节囊损伤或软骨磨损。
击球点过晚:球落到身体后方时击球,需强行扭转手腕调整拍面,增加受伤概率。
握拍过紧:紧张状态下握拍过死,会限制手腕灵活性,导致力量传递不畅,反而增加局部压力。
2.发力方式的科学性
(1)以身体带动手臂:反手发力应依赖转体,收腹和手臂外旋的连贯动作,手腕仅需"锁住"拍面(类似"鞭打"动作的末端稳定)。若仅用手腕"撬动"球拍,易造成损伤。
(2)避免突然变向:反手抽挡或扑球时,若手腕未随球拍运动方向同步调整,可能因惯性导致扭伤。例如,反手抽球时手腕突然内扣或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