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充分利用身体力量鞭打击球[心得体会]

2019-08-12  阅读[72]
导读:大力击球更多更大的一部分力量来自与小臂内旋产生的爆发力,这个力的根源就是来自我们身体横向拉伸,即充分扩胸之后再收缩产生的力量。所以说,学会用身体打球,不仅仅是跳的高,还要充分拉肩,扩展自己胸背力量,只有将身体纵向和横向拉伸的这两种力量充分合并,才能打出真正实在有力的球来。......
充分利用身体力量鞭打击球其实包涵有两层意思,但我们往往都只重视一面,忽视了另外一面,我们一般多强调身体纵向拉伸,即反躬积蓄的能量,而忽视了身体横向拉伸扩胸积蓄的能量。其实反躬积蓄的能量释放出来的时候,产生更多的是向前和向下的力量,这对于大力击球是远远不够的。

大力击球更多更大的一部分力量来自与小臂内旋产生的爆发力,这个力的根源就是来自我们身体横向拉伸,即充分扩胸之后再收缩产生的力量。所以说,学会用身体打球,不仅仅是跳的高,小腿收的高,身体成弯弓形,还要充分拉肩,扩展自己胸背力量,只有将身体纵向和横向拉伸的这两种力量充分合并,才能打出真正实在有力的球来。

正反手勾对角的一点深刻体会,一般人都觉得反手勾对角比正手勾对角容易,就是说,正手勾对角更难一些,确实也是这样,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在网前我们一般先学会并常于使用反手放网搓网,这样以来,反手相对于正手在网前更灵活一些;二应该是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反手关节比正手关节更容易锁住,即在网前反手要比正手更稳定一些。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反手活动空间小,反关节,并且控制性肌肉数量比正手少,相对容易掌握。

浅谈充分利用身体力量鞭打击球[心得体会]

但又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一般人在后场反手却没有正手好?这里也有几个原因,一是反关节,虽然控制性肌肉少,反关节活动空间小,按理说容易掌握和控制,但反手后场的发力习惯和我们形成的生活习惯却完全相反,发力反重心;二是我们训练反手的时间远远不及正手,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看乒乓球就不同了,反手发力虽然没有正手大,但比较稳定,突然,隐蔽性强,所以很多运动员都是反手比正手好,尤其是欧洲的运动员居多。过去强调依靠正手打天下,那是直板时代,在横版时代,正反手的使用率和威力已经不有那么大的差异了。

乒乓球和羽毛球在长球方面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乒乓球再长的球,球员都是退到后边在身前击球,反手的击球点几乎都低于肘,最高不多肩。但羽毛球不同,反手后场的球,尤其是被动球,几乎都是在身后击球。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曾经提出的前反手与后反手的概念,非常好的一对概念。前反手的发力和控制应该是好于前正手的,但后反手的发力和控制却远远不及后正手。

回头再说反手勾对角,当球过网之后,一定要从过网点自右向左(假设球是从右方向过来)立即开始跟拍,近跟不了也别放弃远跟,这个意识很重要。跟到什么位置最佳呢?即你转身背向网之后,身体拉伸舒展,大小臂正好自然伸出接触到球为最佳。记住,这时候你的拍面还是相对水平的,可以放搓网口。然后突然沉肘,翘手腕,翻转拍面,用大拇指内侧着力将球切勾到对角。都知道,尽量让球在本放场地多飞行距离。另外就是勾切两个概念的强调:勾,撞击的力量稍微多一些。切,则主要是摩擦侧切球托。

接着我们来说说最难的正手勾对角,同理,当球过网之后,最好也是能够跟拍,至少在意念上是这样的,然后手腕端平拍面水平。主动情况下,一般腕略高于拍面。被动情况下,则手腕一般低于拍面。而中杆与球网的角度尽量小一些,甚至可以平行。另外就是拍面在击球前要有一个小小的加速,仿佛先去远端等着来球,之后手腕再突然内收,食指末关节随即点压拍柄触面,一回拉一推送,球就快速飞向对角。多实践多练习,有一天你会突然感觉,无论是反手还是正手勾对角,都如囊中取物,十拿九稳了。

大家都爱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