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来球位置和速度选择不同握拍和持拍方式

2019-08-16  阅读[52]
导读:业余球友,如果养成偏力量型握拍,想改成后一种,即偏技术型握拍,很难!但后一种技术型握拍改力量型握拍,相对要容易很多。因为技术你没有,是要学。但力量本身你就有,只需要发出来。这些都是我真实的体会。
一般人都是先学会打球(所谓狭义的打,我的理解就是撞击,正面撞击),再去学切球的。我觉得自己恰恰相反,这是最近才意识到的。这里仿佛有一个“出身”的问题。我们虽然不是唯出身论者,但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却一定是根深蒂固的。

你比如,如果你开始学球的时候,场地很富裕,基本单打的多,后来才开始学打双打,一般来说,你的引拍距离都比较长,举拍出拍速度也比较慢,但你的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和细腻,尤其是步伐也比较好。如果一开始学球就是打半边场地,你的出球速度一定很快,动作相对较小一些,步子碎,并步多,但启动速度快。

如果你开始学球的时候,就是以打为主,几年后,我相信你的高球,抽球都很好。就是说你的发力球非常过硬,但一些控制球,劈劈切切的球就尚欠火候。相反像我这样,一开始就切,就劈,就吊的人,这方面的技术和功夫在业余里算是翘楚,但高远,杀球这些需要拍面正击的球就始终不尽人意。

这些主要是和习惯性握拍有关。以打发力球为主握拍,拍面一般外翻的比较多,引拍时,虽然风阻比较大,但并不因此影响多少击球时的发力效果。相反,以切球为主的握拍,拍面一般会垂直地面,有的甚至内切,这样在快速引拍挥拍过程中,虽然风阻可能很小,但需要击打出发力球的时候,拍面往往来不及或者说不够转正。就是说小臂的内旋角度还不够,因此大大影响了出球的力量和速度。

如何根据来球位置和速度选择不同握拍和持拍方式

就我个人的意见,业余的,如果养成前一种握拍,即偏力量型握拍,想改成后一种,即偏技术型握拍,很难。但后一种技术型握拍改力量型握拍,相对要容易很多。因为技术你没有,是要学。但力量本身你就有,只需要发出来。这些都是我真实的体会。

握拍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中杆的空间角度和位置上,这个角度和位置非常非常重要,和你的技术特点密切相关。中杆在空间有三个维度,也就是说主要是三个方向的角度。水平角度,主要关系到中下手球的处理,我们这里不做讨论。

假设手肘位置在空间是相对固定的,那么左右角度,主要影响的是发力方式,角度小,发力时,需要小臂更多的旋转力,角度大,旋转力小,但前冲力就要大,另外左右方向中杆离身体的远近位置也对发力影响很大,离身体位置近,切击控制稳定,力量受限。离身体位置远,撞击力量大,切球控制类球不稳定。

这个位置主要是和发力力矩有关系;再看中杆在空间的前后角度,角度小,以惯打下压控制类球为主,角度大,以惯大力量类球为主。也可以说,主动球处理,角度小,被动球处理,则角度大。此外无论是左右方向还是前后方向,中杆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大小也决定着击球点的高低。角度小,击球点自然低,角度大,击球点自然高了。而高的击球点多是发力球,攻击性球,低的击球点多是控制性过渡性球,这也和上边的论述不谋而合,相互印证。

之所以这样细致的分析,就是为了在实际中,根据来球的不同位置和速度,选用不同的握拍和持拍方式,并随时调整中杆在空间中的位置,这样才更能更好地,随心所欲,并胸有成竹的打出自己心中最需要的那一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