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展拉"和"夹拉"区别及优缺点

2019-11-02  阅读[81]
导读:“展拉”和“夹拉”如果两者能够有机结合结合,灵活运用,在适合的时间,对适合的球,用适当方式,进行适合处理,你就可能在你那个圈子里成为无冕之王。
比较下马龙和水谷正手拉球的动作,是不是有点中国剑法VS日本刀法的味道?如果把马龙教科书似的正手拉球定义为“展拉”,那就暂且把水谷正手拉球的动作叫做“夹拉”,个人觉得这样对他们各自拉球方式所呈现的状态一种比较形象的表述,是比较恰当的。

水谷的“夹拉”几乎成为是水谷个人独特的标志性动作之一。除中国运动员外,虽然很多国家的运动员也会在比赛中使用 “夹拉”,特别是在欧洲运动员,包括奥恰,老萨,波尔等的身上,不时也能看到水谷式的“夹拉”。但毕竟没有像水谷使用得那么频繁,那么细腻,那么烂熟,那么精准,那么始终一致,那么出神入化。

浅谈"展拉"和"夹拉"区别及优缺点图1

相比之下,“展拉”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受伤。特别是在专业性很强的激烈比赛中,加力加转的情况下 ,受伤的概率应该是相当高,业余的受伤也很常见。原因很简单,“展拉”手臂外展越大,越开,手臂离身体就越远,手臂的肌肉就拉得越长,支撑关节的肌肉越没有空间,拉球手臂运行的半径越大,离心力就越大,因此,拉球时,自身在加力的同时,叠加上手臂在高速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肩部肌肉和肩部关节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控制不好,肩部肌肉和肩部关节没有强大到地步,受伤难免。

2015年乒超联赛,许昕与对手打出了42板的“超级对拉”球,被美《赫芬顿邮报》评论:是不可思议的对攻,是展现人类坚韧精神的绝佳例子。实际上42板中,只有20板的对拉,尽管如此,看到大蟒拉球几乎到了忘我的地步,那个动作之大,用力之猛,几乎难以想象,于是我在百度贴吧发了一个贴感叹:奇了怪了,那么激烈的大力啦球,动作那么大,居然就不受伤??难道有什么神力附体不成??之后这小子不幸终于被我言中了,接下来的比赛,受伤了。

“夹拉”的优点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整个手臂的运动半径小了一大圈,手臂支撑力量相对大了一大倍,受伤的机率降了一大半。看过水谷26板拉,除了惊叹水谷精湛的球技外,你难道不惊叹“夹拉”的神奇?26板后,居然屁事没有,继续打。看来“夹拉”  是自我保护的好招,你说呢?

“夹拉” 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湿父明确告诉你了,“夹拉”的问题就是力量不足,水谷打的是个巧字。和欧洲运动员的粗比,一个巧字,四两拨千斤,有一定优势,但和中国队一碰面,多数时候水谷只有挨打的份,没有打别人的份, 说到底就是缺乏力量,致死率不高,打不死对方,结果被对方搞死。

更准确说,“夹拉”不是力量不足,而是打不出力量,更打不出“展拉”的绝对力量。原因也是明显的,本人曾在一帖分析过,击球力道大小,是由引拍末端至击球点的距离决定的:距离越长,击打力量越大,反之就越小。距离太短,你发多大的力量,也等于零。

大家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图看出,图一的距离大于图二,因此图一击球的力道大。“展拉”引拍充分,力道当然大,而“夹拉” 引拍末端至击球点的距离相对较小,所以打不出暴力球,更不用说大家经常提到的”鞭打“球,你多时看到过水谷打出过”鞭打“球?你叫他打他也打不出来。

浅谈"展拉"和"夹拉"区别及优缺点图2

浅谈"展拉"和"夹拉"区别及优缺点图3

话又说回来,“夹拉”虽然损失了“展拉”中的绝对打击力量,但在其他方面却得到了充分“代偿”。由于其独特的拉球方式,必须用“用身体打球”,通过身体整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配合,保证了拉球动作的完整性以及基本的出球力量,同时使得出球更转,出球方向落点更容易掌控,不容易漏球,上桌率相对较高,仍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水谷不愧为“用身体打球”的典范之一,“夹拉”以及“用身体打球”所具有的特点,作为业余的应该好好去效仿效仿,启示就是: 虽然可能一板搞不死对方,只要球上桌,就有二次机会。

“夹拉”之所以有这样的稳定性,与它独特的击球点和击球方式有关。静态看,“夹拉”击球位置多数在身体前面一点到身体侧后位置,球太右面,或太低,太靠后的球,用“夹拉”基本不能处理。许昕从地上拉起来的那种球,你多时看见水谷打出来过?夹是夹不起来的,除非也像大蟒一样,手臂全打开,并放下去了。

此外,“夹拉”在很多情况下,发力方式不一样,“展拉”一般是拉,打,摩,主动发力,可以不收小臂,而“夹拉”则是推,抹,收,主要是借力,而且必须收小臂,其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夹住小臂,对准来球,大臂膀带动小臂,向前推,击球后手腕向右加力抹,然后快速收小臂。这种拉球方式最大的好处,我的体会就是在有位置对拉的情况下,上桌率高,不容易受伤。

总而言之,“展拉”和“夹拉”如果两者能够有机结合结合,灵活运用,在适合的时间,对适合的球,用适当方式,进行适合处理,你就可能在你那个圈子里成为无冕之王。

大家都爱看

相关专题